首页 知天文 正文内容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也叫)

sfwfd_ve1 知天文 2025-08-02 16:20:26 3

本文目录一览:

“马踏飞燕”出自哪里?

1、在小学《语文》第12册,人教2001年版。“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2、【马踏飞燕】是一件在中国考古史上十分著名的出土文物。本名“铜奔马”,为东汉的青铜器,国宝级文物,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闯十八】是指明末时期的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其中【闯】就是闯王的意思。

3、马踏飞燕的正式名称是东汉铜奔马,它是一件出土于东汉时期的青铜艺术作品。东汉铜奔马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还象征着汉代人民的勇敢和活力,展现了汉朝的强大和繁荣。这件青铜马高3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量为15千克。

4、出自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体现了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东汉铜奔马身高3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5、简介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作品简析 “马踏飞燕”身高3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6、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件著名的青铜器,名为“马踏飞燕”,又被称为“马超龙雀”或“铜奔马”。这件艺术品诞生于东汉时期,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中被发现。据传,它出自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的合葬墓,如今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中。

有哪些城市有马踏飞燕

个。马踏飞燕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物雕塑。而河南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截止2010年)应当有27个马踏飞燕,详细名单:1998年郑州市,2000年开封市、濮阳市、济源市、登封市,2001年洛阳市,2003年三门峡市、安阳市、焦作市、鹤壁市、灵宝市、新郑市,2004年许昌市等等。

广东省有马踏飞燕的城市主要包括广州、潮州和肇庆。其中,广州的马踏飞燕是最著名的,是该城市的地标之一。马踏飞燕是一种古代石雕,形象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这些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马踏飞燕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

有马踏飞燕的城市是甘肃武威。以下是关于该城市的简要介绍:马踏飞燕的出土:马踏飞燕,这一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于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中出土。文物特点:马踏飞燕的外型呈现出飞驰的样子,其右蹄上踩了一只飞鸟,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有马踏飞燕的城市代表中国旅游的标志。以下是关于这一标志的详细解释:标志来源:马踏飞燕,又称东汉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它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标志地位: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有马踏飞燕的城市是甘肃武威。以下是关于这一结论的详细解释:文物出土地点:马踏飞燕,这一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于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中出土。

马踏飞燕形容哪位美女的

1、马踏飞燕形容赵飞燕这位美女的。为了贴补家用,姐姐赵飞燕便在阳阿公主的府中当侍女。但阳阿公主十分欣赏赵飞燕,觉得她姿色过人,身姿曼妙,便亲自培养赵飞燕,不仅教她乐理知识,还找专人来教她舞蹈,将其培养成为了府中的一名舞姬。

2、羞花玉环:同样,图中并未直接出现杨玉环,但“羞花”是形容其美貌的典故。杨玉环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美貌令花儿都感到羞愧。马踏飞燕:在图中红色马的蹄子下方,隐藏着马踏飞燕的典故。这通常象征着速度和力量,但在此处也寓意着与美人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3、其次汉成帝遇到赵飞燕也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刚开始赵飞燕只是公主府里的一名歌妓,就是每当有贵宾的时候,赵飞燕就会奉命的上台表演一段舞蹈,所以长此以往就使得赵飞燕的舞蹈功力非常的深厚,而且马踏飞燕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赵飞燕的,所以当时汉成帝被赵飞燕吸引,也有着舞蹈的功劳。

4、可以说方法是五花八门的,每个朝代不同的妃子。她们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吸引古代的帝王。先拿西汉时期的赵飞燕来说吧,她就是靠一手跳舞之术,汉哀帝被她吸引得如痴如醉,马踏飞燕这个典故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马踏飞燕的故事简介

1、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马踏飞燕的一个传说故事马踏飞燕,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白起的一个故事。据传马踏飞燕,战国时期,秦国的白起将军带领秦军征战四方,战功卓著。有一次,秦军攻打赵国的时候,白起带领军队追击敌军。正在追击的途中,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悬崖峭壁,敌军已经通过了飞燕峡,而秦军却因为这个难以通过的地形而陷入了困境。

2、马踏飞燕是一件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其背后蕴含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马踏飞燕形象展现了一匹骏马奔腾的壮丽场景,寓意着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在古代,马是人们出行、运输、征战的重要交通工具,而这匹飞奔的马被塑造为神话般的存在。

3、命名争议:关于铜奔马脚下所踏之鸟的身份,历来争议不断。有燕子、龙雀、燕隼、乌鸦、老鹰等多种说法。其中,“马踏飞燕”的叫法因郭沫若的认可而广泛流传。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只鸟是代表匈奴单于王权的匈奴鹰,因此也有“马踏飞鹰”的说法。最终,官方将其正式名称定为“东汉铜奔马”。

4、马踏飞燕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件精美文物的发现与命名:文物出土:1969年,在甘肃威武县,一件东汉时期的精美文物“铜奔马”被发掘出土。这件文物呈现出一匹三足腾空的骏马形象,其后蹄踏着一只飞鸟,整体构思绝妙,造型生动。

马踏飞燕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军事与时代背景马踏飞燕:东汉时期马踏飞燕,马匹是军事核心力量,象征汉朝骑兵的强大与疆域开拓。马踏飞燕或隐含“踏灭外敌、巩固疆域”之意,比如飞鸟可能代表匈奴,呼应汉武帝时期对汗血宝马的渴求,汉武帝曾派李广利远征大宛获取“天马”。

2、青铜制品“马踏飞燕”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出土。出土时间与地点: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的一次发掘中,这件青铜艺术品被发掘出来。命名:这件艺术品因其独特的造型,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马踏飞燕”。

3、发掘时间与地点:马踏飞燕于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一座东汉古墓中被发掘。历史背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20年前,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尺寸与形态:高3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奔马昂首嘶鸣,足下腾跃,一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之上,这一设计既展现了动态的张力,又不失平衡。

4、历史背景:“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踏飞隼等,为东汉青铜器,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典范。更正理由:铜奔马的脚下踏的并不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在1985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马踏飞燕我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时,采用了“马超龙雀”这一名称,并沿用至今。

5、马踏飞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文物地位: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因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被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史背景:这件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在被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6、造型与文化寓意:马踏飞燕造型矫健精美,呈现出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的姿态,显示了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它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社会背景:汉代社会盛行车马冥器随葬,视马为财富的象征。

马踏飞燕比喻什么意思

1、马踏飞燕比喻一种天马行空、自由开放和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和蓬勃生命力。具体来说:天马行空、自由开放:马踏在疾驰的燕子身上,展现出一种不受束缚、自由翱翔的姿态,寓意着追求自由、开放和无限可能的精神。

2、马踏飞燕比喻良马之神速,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和自由开放的精神。以下是具体解释:良马之神速:马踏飞燕这一形象,描述的是奔马正在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场景,其中飞燕被用来比喻良马的速度之快,如同能够在空中飞翔一般。

3、马踏飞燕比喻的意思是奔马正在凌空掠过燕背飞驰,飞燕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具体来说:形象描述:马踏飞燕,即东汉铜奔马,形象矫健俊美,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展现了奔马极高的速度和力量。

4、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比喻形容人物身手敏捷、迅猛有力。马踏飞燕原本指的是一种马术动作,马在高速奔驰中,能够踩在飞燕(一种小鸟)的背上而不伤害到它。后来,这个典故被引申为形容人的能力强大,行动敏捷,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毫不吃力地完成任务。

5、马踏飞燕比喻良马之神速,以及自由与开放的精神。良马之神速:马踏飞燕中的奔马正在凌空掠过燕背飞驰,飞燕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良马的速度之快,如同能够踏空而行,展现了古代对于速度与力量的崇尚。自由与开放:马作为古代陆地上速度的象征,而燕子则是天空中速度的代表。

6、马踏飞燕比喻一个人或事物具有迅疾、超越寻常的速度与活力,以及勇往直前的气势。具体来说:速度的象征:马作为古代陆地上速度的象征,而燕子则是天空中速度的代表。马踏在疾飞的燕子身上,形象地表达了速度之快,超越常规。

文章目录
    搜索